【内容导航】 (一)审计的定义 (二)理解要点 【所属章节】 本知识点属于《审计》科目第一章审计的定义的内容 【知识点】审计的定义 (一)审计定义 财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 零基础同学请关注以下术语: 1.财务报表(教材P8) 2.合理保证(教材P4) 3.预期使用者(教材P8) 4.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教材P7) 5.审计意见(教材P396) (二)理解要点 1.审计的用户 2.审计目的 3.保证程度 4.独立性和专业性 5.审计报告 1.审计的用户(为了谁?) 审计的用户是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即审计可以用来有效满足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的需求。 【解读】 注册会计师与审计的用户之间的关系,如图1-1: 
图1-1 注册会计师和审计的用户 2.审计的目的(为了什么?) 审计的目的是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即以合理保证的方式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度,而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解读】 (1)改善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 (2)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 (3)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3.保证程度(能够到什么程度?) 应当合理保证,不能绝对保证。 【解读】 合理保证是高水平的保证。 审计存在固有限制,不能绝对保证。 4.独立性和专业性(凭什么?) 审计的基础是独立性和专业性,通常由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的注册会计师来执行,注册会计师应当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和预期使用者。 【解读】 注册会计师在整个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既应当独立于管理层,亦同时独立于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 
图1-2 注册会计师和审计的用户 5.审计报告(提交什么?) 审计报告就是注册会计师把审计结果传递给有关财务报表使用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