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 论 第一章 总论
【复习方向】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以“单、多、判”考核为主,几乎未出过不定项选择题,考核点相对固定,其中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等考点应注意在选择题中以小案例形式考核。
“行政诉讼”部分教材未按照新法修订,预计试题会回避涉及新法的知识点,若万一出现,请按教材内容作答。 【考点透析】 | | | | |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政党和社会团体、外国社会组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全国人大——基本法律[size=9.0000pt]
全国人大常委会——其他法律 |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就有关问题作出规范性决议或者决定,与法律具有同等地位和效力 | | | | | | | | | | | | | | 规章在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仅起参照作用[size=9.0000pt]” | ××办法[size=9.0000pt]
××条例实施细则 | | | 政府规章除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外,还不得与上级[size=9.0000pt]和同级地方性法规相抵触 | | |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同级地方政府规章 | | |
| | | | | | | 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人身)[size=9.0000pt]
行政争议(不平等主体) | | | | 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无隶属关系[size=9.0000pt]
【注意】组成人员中专家不少于2/3 | | | | | | | ⑴独立存在不受合同影响[size=9.0000pt]
⑵对效力有争议,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法院作出裁定的,由“法院”裁定[size=9.0000pt]
⑶双方签订有效仲裁协议,一方向法院起诉,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法院应当继续审理 | | 开庭、不公开、执行回避制度、可以和解亦可以调解但不能违背一裁终局原则[size=9.0000pt]
调解书自“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size=9.0000pt]
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size=9.0000pt]
【注意】区分仲裁庭未能形成一致意见和未能形成多数意见的处理措施 | | | | |
| | | | | | | | | | 实行“原告就被告”原则[size=9.0000pt]
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经常居住地[size=9.0000pt]
住国外、找不到人、被关押→原告住所地 | | ⑴合同纠纷——合同履行地[size=9.0000pt]
⑵保险合同纠纷——保险标的物所在地[size=9.0000pt]
⑶票据纠纷——票据支付地[size=9.0000pt]
⑷公司设立、股东资格、分配利润、解散——公司住所地[size=9.0000pt]
⑸运输合同纠纷——运输始发地、目的地[size=9.0000pt]
⑹侵权行为——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size=9.0000pt]
【注意】以上诉讼均可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除⑷外) | | [size=9.0000pt]⑴不动产纠纷;⑵港口作业纠纷;⑶继承遗产纠纷 | | “立案在先”原则(原告先后向有管辖权的多地法院起诉) | | 合同纠纷(可以协议: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 | | | | | | | | 【注意1】普通及特别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最长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为“权利被侵害”之日[size=9.0000pt]
【注意2】超过诉讼时效提起诉讼丧失的是“胜诉权” | | (客观原因导致暂停) “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size=9.0000pt]或“其他障碍” | | (主观原因导致复位)“当事人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 | | | | | | | | | | | | | |
| | | ⑴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size=9.0000pt]
⑵对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定”(不包括规章)可以“一并”提出“附带审查” | | ⑴行政处分(内部行为不可议)[size=9.0000pt]
⑵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未行使行政权)[size=9.0000pt]
⑶抽象行政行为 | | | 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 | | | | | | | | 【注意1】参加人不包括复议机关[size=9.0000pt]
【注意2】不收费[size=9.0000pt]
【注意3】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有特殊情形) | | ⑴采用书面审查(不开庭)[size=9.0000pt]
⑵举证责任倒置(由“被申请人”承担)[size=9.0000pt]
⑶答复时间为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法律规定少于60日的除外[size=9.0000pt]
⑷决定种类:维持;决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size=9.0000pt]
⑸复议决定书 “送达”生效 | | | |
| | | | | ⑴国家行为;⑵抽象行政行为;⑶内部行为;⑷行政机关作出的终局裁决 | | | | ⑴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⑵海关处理的案件;[size=9.0000pt]
⑶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⑷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第一审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size=9.0000pt]
【注意】按《行政诉讼法》最新规定⑴取消;⑶调整为县级以上 | | | “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size=9.0000pt]
行政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也”可以在复议机关所在地(原告就被告) | | “限制人身自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原告住所地;[size=9.0000pt]
因“不动产”——不动产所在地 | | 开庭、公开、合议庭、执行回避制度,“不适用调解”(赔偿诉讼除外) | | 一审判决——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不上诉[size=9.0000pt]
一审裁定——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不上诉 |
| | | | | 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 | | | | | | | | | | | | | | | | 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不能超过20年[size=9.0000pt]
总和刑期在35 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25年 | | | | | | 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size=9.0000pt]
【注意】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
|